《印象·刘三姐》观后感  ¤ Helen Ye


    第十四届全国书市在桂林召开,我应邀回国参加。在开幕之前,携兴品味漓 江之神韵,阳朔之娇柔,我认为,是今生一幸事。

    一个跨越国界与世界媲美的阳朔是中国的骄傲,是上帝恩赐于大地的礼物, 是世人的福气。《印象·刘三姐》从自然美景,规模,气魄,艺术感染力及民俗民风 的真实感,均可为世界一绝。她让人感觉到,这是世界首创,而绝非模拟。不曾相 似却那么的贴近,堪称美妙绝伦。她用得天独厚的天然道具──漓江的山,漓江的 水,百姓们朴素优雅的嬉歌弄水解百纳,现代灯光艺术映衬出“海市蜃楼”,展示 了阳朔天造人朔的景观。真是天美、地美、山美、水美、人更美。实可谓天仙琼阁, 人间仙境,美妙之极,美妙之极。

    品味着天人和一的水陆大舞台,我不禁兴叹:拔弄《印象·刘三姐》这个千古 流芳大作琴弦的张艺谋先生等大导演,这种艺术表演形式是为中华民族做了件前世 没有的大好事。

    《印象·刘三姐》唱的是普通民众的幸福生活, 升华的是民族艺术,体现 的是现代人民中国的国富民强,国泰民安。他给阳朔,给漓江,给中国,给世界热 爱生活、热爱自然的人和万物更新了生存理念提升了生活品味我想,无论张艺谋先 生有多少获奖佳作,惟独《印象·刘三姐》称得起是他为中国而骄傲之大作。按说 我也是张艺谋先生的艺术欣赏者之一,我认识他的怪和诚,承认他的才华和独特。 凡他导演的片子我都反复看,收藏录像碟,又存VCD、DVD碟。总之他是当代影视艺 术大师,是闪烁耀眼的大明星。但当《英雄》盛世时,我兴奋地走进电影院,无比 压抑地走出来:“张艺谋先生在追求什么?在引导什么?”我一时慢慢地忘却了对 他的新闻的捕捉。今天,“唉嘿,…这边唱来那边和,…”一句山歌,一场弘扬中 华民族勤奋开朗的《印象·刘三姐》,使我再次找回了对张艺谋艺术大师的长青树 印象。我在想百年之后,不管他的获奖作品如何被国际影迷所追逐,惟有《印象· 刘三姐》是他被载入中华民族艺术发展史册,让中外亲临现场是人们对他永不忘怀 的一大理由。也就像提起《红楼梦》,就想起曹雪芹,提起《水浒转》,就想起施 耐庵。张艺谋先生开启了阳朔跻身于国际表演艺术名城的大门,这个创意是中华民 族的财富。张艺谋的确是中国人民的艺术大师。

    从现在到永远,只要有阳朔,就会有《印象·刘三姐》。只要有漓江,就会 有灯光闪烁的江上《印象·刘三姐》歌舞剧的仙境艺术存在。“…雨,拍打在树叶 上,汇合生命的活力,会唱歌;雨,洒落在江里,轻轻荡起涟漪,会唱歌…”我们 的张大师的名字,也将汇同欢乐的旋律随之千古流芳,万古流传。

    中国自己的《印象·刘三姐》,使我联想起巴西的桑巴舞,西斑牙的踢踏舞, 斗牛士,夏威夷的湖上草裙舞,澳大利亚的剪羊毛,新西兰的地热浴等等,这些均 可为世界特色,各国之最。然而,也许我是中华儿女,也许我就独爱祖国之美,我 觉得中国有了《印象·刘三姐》,使得其他略显暗淡。或者说,中国有了自己的 《印象·刘三姐》,使世界显得更加灿烂…有人说:“到了开罗,不游尼罗河,等 于没去古埃及。”从现在起,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到了中国的桂林,没去观看 《印象·刘三姐》,就等于没去广西。”

    人,对于好的东西,总是越完美要求越高。欣赏之中,赞美之余,我不禁总 想:“这么个好地方,吸引了那么多的海外游客,并且会有更多的外国人来阳朔看 戏,他们该怎么认为呢?”所以,为使《印象·刘三姐》再不断升华和改造中更加 完美,更加国际化,我乐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提三点建议,以示真情相投于阳朔: .

    1. 第一个镜头,灯光照亮了江上美女,报幕员的词语美极啦,可惜没有英 语。应增加英语解说,把《印象·刘三姐》的开幕引导语用英文介绍给世界,还可 以用多国问候语开场,以示贴近观众,提升亲和力。

    2. 结尾略显拖场,缩减3至5分钟;整场缩减10到15分钟最宜。会使观众余 味未尽,浮想连翩。

    3. 大门口既然写有“版权所有,谢绝拍照”就一定要办到。严格场纪,树 立中国人说了就算、尊重著作权人、维护其权益的国际形像。同时可以录制光盘, 分别以不同语言,广泛发行。这样的效果是:在世界各个角落,没来的知道她,向 往她,渴望到中国来欣赏她;来过的记着她,思念她,渴望再次品味她。也正像人 们不会因为在电视上看见过长城,到了北京不去登长城;在影碟中看见过伊瓜苏大 瀑布,到了伊瓜苏而不游大瀑布。相反,会更有名,更惹人增加参观欣赏的欲望。 这就是宣传的目的,是开放的名城效应,是走向国际的便捷途径。

    妥否,我在自问。但起码我没有私心,是一个普通公民对阳朔的真善美的善 意评述,对《印象·刘三姐》的印象追忆。有朝一日再游漓江,再亲近阳朔,人们 定会看到一个更加完美、更加国际化的现代化城市,和着她的《印象·刘三姐》, 以她独特的婀娜多姿,娇柔地端立在古老、文明且现代的中国西部。

    2004年5月

你有什么评论或感想吗? 请发表==> editor@aucca.com


| 返回首页 | 散文 | 小说 | 诗词 | 随笔漫谈 |


©Copyright: 中华文化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editor@auc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