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直道  
          ——世界上最古老的高速公路 ¤ 李澍


    我曾有幸随计划拍一部考古纪录片的朋友到陕北走了一趟,这才知道秦始皇不但修了万里长城,还修了一条工程同样浩大的军事要道-秦直道。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不甘于消极防御,而是采取了积极反攻的策略,他派遣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征,将匈奴驱逐到阴山山脉以北,并将内地人民迁徒到阴山南面,设了一个九原郡(内蒙包头附近)。第二年,他下令修筑秦直道,以便秦军能够在匈奴来犯时火速赶到阴山进行抵抗。《资治通鉴》对秦直道的记载是这样的:“三十五年(BC212)使蒙恬除直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八百里。”直道修好之后,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可见这条直道的威力之大。遗憾的是,秦始皇在他生前并未来得及使用这条道路,只是在他死后才得以享用了一下;秦始皇东巡,暴崩沙丘(今河北邢台附近),赵高、李斯为了达到篡权的目的秘不发丧,将他的尸体佯装在车里继续北巡,然后绕道九原郡经直道回抵咸阳。一路上赵高、李斯假传圣旨赐太子扶苏、大将蒙恬死,立胡亥为二世,达到政变的目的。

    然而秦的历史很短,“历十四年而覆灭”,秦直道真正发挥它的战略作用还是在汉代。汉武帝遣大将卫青、霍去病三次大规模反击匈奴经由秦直道。元封元年,汉武帝亲帅十八万骑兵由甘泉宫出发经秦直道北巡,出长城至朔方,又由直道回师长安,一路上欢庆的腰鼓震天,有名的安塞腰鼓就是从那时流传至今的。汉元帝以宫女昭嫁匈奴呼韩邪单于,单于来朝携昭君出塞也是经由重兵保护的秦直道。唐朝建都长安,依旧有匈奴来犯之患,秦直道在唐朝仍旧是一条重要的军事要道。明代建都南京,后迁都北京,直道的军事作用才渐渐消失,续而成为一条通往北丝绸之路的商旅大道。到了清代这条路渐趋湮塞,又加上陕北的水土流失严重,大部分道路已经塌陷,现在是基本上看不出原型了。

    对于这样一个未经详细公布的重要历史古迹,无疑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但是据朋友所知;到现在为止还尚未有一部好的纪录片将它展现出来,于是她决定尝试一下。

    她租了一辆面包车,历时一个月,我们一行八人就从北京出发去考察了,时值八月,天气还很热,我们决定从北往南走,也就是从直道的终点往起点走。

    我们先到了包头,包头西部的麻池古城被一部分考古专家认为是直道的终点,清晨去到那里,看见古城只剩了一些矮矮的土城墙高高低低的排在那里,城郭很大,城里的地面很平坦,老乡们便利用这平坦的土地种起了庄稼,庄稼的长势很好,没有人愿意放弃这片良田,也没有考古所的人来阻止他们,于是在这两千多年的秦代古城里便一年又一年长满了一茬又一茬的庄稼。同行的专家告诉我们;拨开庄稼可以在地里找到秦砖汉瓦的碎片,我们去找了,果然找到了一些,欣喜若狂。

    麻池古城之所以被定为直道的终点,是因为城中有和直道的起点-淳化的甘泉宫-一样的两个巨大的土台,这两个土台是古代将士出征与到达时祭典用的祭台,这两处祭台一南一北遥遥相对,道就修在这两点之间,故称直道。

    第二天包头博物馆的专家带我们去看赵长城和秦长城,赵长城在公路边,已剩了不多的一段,不是专家指点根本看不出这土堆是长城,专家让我们看了墙的断面,那里面有夯土的痕迹,证明这不是一般的自然土堆而是人工夯成的土墙,当然考古学家还有别的证明,专家没有向我们这些外行赘述。接下来我们去看秦长城,这段长城在包头北边的阴山山脉里,当我们爬上山顶看到它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些一人多高的石片垒起来的矮墙会是长城,但是向导说这的确是秦长城,它已经在这里静静的躺了两千多年了,我不禁肃然起敬,抬眼望去,只见它蜿蜒曲折盘亘在山巅倒也有些气势。专家说;古时候的长城都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垒成的,这里多石片就用石片,那里多石块就用石块,也有用泥坯的,甚而有用荆棘的,北京八达岭的长城是朝朝代代几经修复,几经改建方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

    接下来我们去寻找秦直道,可是由于陕北的水土流失严重,大部分路面已经塌陷了,据说几千年以前,陕北的地势不是这种沟沟壑壑的样子,而是一块较为平整的南北贯通的台塬地,因此修筑秦直道也不会象现在这样不可思议。如今我们只按照专家的指点和各县县志上的记载断断续续的寻找到几段,这些路因为路面平整多半也被种上了庄稼,时值盛夏,正是荞麦花开的时候,那些大片大片怒放着的粉红色的荞麦花,倒是成了陕北一道不错的风景。

    路的遗迹里也有气势宏伟的,象靖边的鸭行山,两边的大山被劈开一个垭口,几十米宽的路从中间穿过,据说当时是可以并行几十辆战车的。古书上记载的:“堑山堙谷”是指的遇山劈山,遇谷填谷,可见当时的工程之巨大。

    据说这路上还有一个死人村,这是秦始皇处置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官兵的,任何没有按时将军需运到,没有按时完成工程的士兵军官都会被拉到这里来问斩,正是因为有了如此严厉的纪律,这条长七百公里的,需要“堑山堙谷”的路才能在两年半的时间里靠士兵的双手完成。也正是有了这样严酷的纪律,陈胜吴广才会揭竿而起。

    这一路上还设着一些行宫和兵站,兵站是供士兵们歇脚吃饭喝水的,地上还能找得到一些瓦罐的碎片,行宫则是大将宿营的官邸,遗址里常可以拣到花纹好看的瓦当、铺地砖的碎片,那里面还真有些花纹不凡的,比之现代人的设计不知要好看多少倍。

    除了秦直道我们还顺路看了一些平时难得看见的古迹、奇景。例如靖边的统万城,俗称白城子,到那里是没有汽车路的,我们足足在土路上颠簸了三个多小时,由于道路遥远、艰难,来这里的游人少而又少,古城的苍凉、庄严还没有被游人破坏,远远看去几道威严的白色城墙孤寂的耸立在旷袤的荒原上,动人心魄。但是象麻池古城一样,它也只剩了一个断断续续的城廓,与麻池古城不同的是它的城里没有种庄稼,一来这里靠近沙漠,土质不好,二来考古所对这里的看管得比较严。这座城是大夏国匈奴首领赫连勃勃于公元413年驱役十万众历时六年修筑而成的,城是用掺了石灰的混合土夯成的,故整个城呈白色,据说当时对筑城的工程质量要求甚严,监工要用针来测试夯土的硬度,针插不进去才算合格,因此这座土筑的城才能保留到今天这个样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延川的黄河湾,早就听说黄河有九曲十八湾,没想到今生能如此真切的看见它。由于朋友早年在这里插队,县委特意派了吉普车陪我们去看黄河,小小的吉普车绕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梁,山路极为陡峭狭仄,我们几次被险情吓得心惊肉跳,发誓再也不走此路,但是当我们瞪上山颠,看见黄河在脚下弯曲奔腾,真的画出那九曲十八湾的神话的时候,顿时有一种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不虚此生的感觉。

    二十天走下来,我们对这条路的现貌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由于水土流失,大约只有百分之一的路面留了下来,拍摄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许多失落的文化古迹不都是用电脑技巧再现的吗?我对将这条与长城有着同样重要军事意义的道路再现到银幕上展示给全世界的人们充满了信心。

你有什么评论或感想吗? 请发表==> editor@aucca.com


    | 返回首页 | 散文 | 小说 | 诗词 | 随笔漫谈 | 回忆录 |


©Copyright: 中华文化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editor@auc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