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直道  

             ——世界上最古老的高速公路 ¤ 李澍



    我曾有幸隨計劃拍一部考古紀錄片的朋友到陝北走了一趟,這才知道秦始皇 不但修了萬里長城,還修了一條工程同樣浩大的軍事要道-秦直道。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不甘於消極防御,而是採取了積極反攻的策略,他派 遣大將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征,將匈奴驅逐到陰山山脈以北,並將內地人民遷徒到 陰山南面,設了一個九原郡(內蒙包頭附近)。第二年,他下令修築秦直道,以便 秦軍能夠在匈奴來犯時火速趕到陰山進行抵抗。《資治通鑒》對秦直道的記載是這 樣的:“三十五年(BC212)使蒙恬除直道,道九原,抵雲陽,塹山堙谷八百 里。”直道修好之後,古書上有這樣的記載:“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 而抱怨。”可見這條直道的威力之大。遺憾的是,秦始皇在他生前並未來得及使用 這條道路,只是在他死後才得以享用了一下;秦始皇東巡,暴崩沙丘(今河北邢台 附近),趙高、李斯為了達到篡權的目的秘不發喪,將他的屍體佯裝在車裡繼續北 巡,然後繞道九原郡經直道回抵咸陽。一路上趙高、李斯假傳聖旨賜太子扶蘇、大 將蒙恬死,立胡亥為二世,達到政變的目的。

    然而秦的歷史很短,“歷十四年而覆滅”,秦直道真正發揮它的戰略作用還 是在漢代。漢武帝遣大將衛青、霍去病三次大規模反擊匈奴經由秦直道。元封元年, 漢武帝親帥十八萬騎兵由甘泉宮出發經秦直道北巡,出長城至朔方,又由直道回師 長安,一路上歡慶的腰鼓震天,有名的安塞腰鼓就是從那時流傳至今的。漢元帝以 宮女昭嫁匈奴呼韓邪單于,單于來朝攜昭君出塞也是經由重兵保護的秦直道。唐朝 建都長安,依舊有匈奴來犯之患,秦直道在唐朝仍舊是一條重要的軍事要道。明代 建都南京,後遷都北京,直道的軍事作用才漸漸消失,續而成為一條通往北絲綢之 路的商旅大道。到了清代這條路漸趨湮塞,又加上陝北的水土流失嚴重,大部分道 路已經塌陷,現在是基本上看不出原型了。

    對於這樣一個未經詳細公佈的重要歷史古跡,無疑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但 是據朋友所知;到現在為止還尚未有一部好的紀錄片將它展現出來,於是她決定嘗 試一下。

    她租了一輛麵包車,歷時一個月,我們一行八人就從北京出發去考察了,時 值八月,天氣還很熱,我們決定從北往南走,也就是從直道的終點往起點走。

    我們先到了包頭,包頭西部的麻池古城被一部分考古專家認為是直道的終點, 清晨去到那裡,看見古城只剩了一些矮矮的土城牆高高低低的排在那裡,城郭很大, 城裡的地面很平坦,老鄉們便利用這平坦的土地種起了莊稼,莊稼的長勢很好,沒 有人願意放棄這片良田,也沒有考古所的人來阻止他們,於是在這兩千多年的秦代 古城裡便一年又一年長滿了一茬又一茬的莊稼。同行的專家告訴我們;撥開莊稼可 以在地裡找到秦磚漢瓦的碎片,我們去找了,果然找到了一些,欣喜若狂。

    麻池古城之所以被定為直道的終點,是因為城中有和直道的起點—淳化的甘 泉宮—一樣的兩個巨大的土台,這兩個土台是古代將士出征與到達時祭典用的祭台, 這兩處祭台一南一北遙遙相對,道就修在這兩點之間,故稱直道。

    第二天包頭博物館的專家帶我們去看趙長城和秦長城,趙長城在公路邊,已 剩了不多的一段,不是專家指點根本看不出這土堆是長城,專家讓我們看了牆的斷 面,那裡面有砌土的痕跡,證明這不是一般的自然土堆而是人工砌成的土牆,當然 考古學家還有別的證明,專家沒有向我們這些外行贅述。接下來我們去看秦長城, 這段長城在包頭北邊的陰山山脈裡,當我們爬上山頂看到它的時候,簡直不敢相信 眼前這些一人多高的石片壘起來的矮牆會是長城,但是嚮導說這的確是秦長城,它 已經在這裡靜靜的躺了兩千多年了,我不禁肅然起敬,抬眼望去,只見它蜿蜒曲折 盤亙在山巔倒也有些氣勢。專家說;古時候的長城都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壘成的, 這裡多石片就用石片,那裡多石塊就用石塊,也有用泥坯的,甚而有用荊棘的,北 京八達嶺的長城是朝朝代代幾經修復,幾經改建方才成為現在這個樣子的。

    接下來我們去尋找秦直道,可是由於陝北的水土流失嚴重,大部分路面已經 塌陷了,據說幾千年以前,陝北的地勢不是這種溝溝壑壑的樣子,而是一塊較為平 整的南北貫通的台源地,因此修築秦直道也不會像現在這樣不可思議。如今我們只 按照專家的指點和各縣縣志上的記載斷斷續續的尋找到幾段,這些路因為路面平整 多半也被種上了莊稼,時值盛夏,正是蕎麥花開的時候,那些大片大片怒放著的粉 紅色的蕎麥花,倒是成了陝北一道不錯的風景。

    路的遺跡裡也有氣勢宏偉的,像靖邊的鴨行山,兩邊的大山被劈開一個埡口, 幾十米寬的路從中間穿過,據說當時是可以並行幾十輛戰車的。古書上記載的: “塹山堙谷”是指的遇山劈山,遇谷填谷,可見當時的工程之巨大。

    據說這路上還有一個死人村,這是秦始皇處置那些沒有完成任務的官兵的, 任何沒有按時將軍需運到,沒有按時完成工程的士兵軍官都會被拉到這裡來問斬, 正是因為有了如此嚴厲的紀律,這條長七百公里的,需要“塹山堙谷”的路才能在 兩年半的時間裡靠士兵的雙手完成。也正是有了這樣嚴酷的紀律,陳勝吳廣才會揭 竿而起。

    這一路上還設著一些行宮和兵站,兵站是供士兵們歇腳吃飯喝水的,地上還 能找得到一些瓦罐的碎片,行宮則是大將宿營的官邸,遺址裡常可以揀到花紋好看 的瓦當、鋪地磚的碎片,那裡面還真有些花紋不凡的,比之現代人的設計不知要好 看多少倍。

    除了秦直道我們還順路看了一些平時難得看見的古跡、奇景。例如靖邊的統 萬城,俗稱白城子,到那裡是沒有汽車路的,我們足足在土路上顛簸了三個多小時, 由於道路遙遠、艱難,來這裡的遊人少而又少,古城的蒼涼、莊嚴還沒有被遊人破 壞,遠遠看去幾道威嚴的白色城牆孤寂的聳立在曠袤的荒原上,動人心魄。但是像 麻池古城一樣,它也只剩了一個斷斷續續的城廓,與麻池古城不同的是它的城裡沒 有種莊稼,一來這裡靠近沙漠,土質不好,二來考古所對這裡的看管得比較嚴。這 座城是大夏國匈奴首領赫連勃勃於公元413年驅役十萬眾歷時六年修築而成的, 城是用摻了石灰的混合土砌成的,故整個城呈白色,據說當時對築城的工程質量要 求甚嚴,監工要用針來測試砌土的硬度,針插不進去才算合格,因此這座土築的城 才能保留到今天這個樣子。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延川的黃河灣,早就聽說黃河有九曲十八彎,沒想到今生 能如此真切的看見它。由於朋友早年在這裡插隊,縣委特意派了吉普車陪我們去看 黃河,小小的吉普車繞過了一座又一座的山梁,山路極為陡峭狹仄,我們幾次被險 情嚇得心驚肉跳,發誓再也不走此路,但是當我們登上山顛,看見黃河在腳下彎曲 奔騰,真的畫出那九曲十八彎的神話的時候,頓時有一種與日月同輝,與天地共存, 不虛此生的感覺。

    二十天走下來,我們對這條路的現貌有了一個整體的了解,由於水土流失, 大約只有百分之一的路面留了下來,拍攝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但是許多失落的文化 古跡不都是用電腦技巧再現的嗎?我對將這條與長城有著同樣重要軍事意義的道路 再現到銀幕上展示給全世界的人們充滿了信心。

你有什麼評論或感想嗎? 請發表==> editor@aucca.com


| 返回首頁 | 散文 | 小說 | 詩詞 | 隨筆漫談 | 回憶錄 |


©Copyright: 中華文化協會 -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editor@auc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