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改行”  ¤ 湘平


    多年来执著地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拼打,一直庆幸自己没有改行。

    按中国人的传统,一旦考入大学,或进入社会工作,就一业定终生,无异于婚姻之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然而今天,当我们遍中国、满世界的求学,路越走越远, 书越读越多,在一个特定的领域里学位越做越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生的路子 却越走越“窄”。比如说,花几年时间读一个博士学位,研究的只是一个狭小的领 域,等到学成之后去谋职,才发现其实是“作茧自缚”,反比一个本科、硕士毕业 生更为局限。

    记得曾经在著名的《科学》(Science)杂志的一篇文章中读到这样一句话,科研领域 的所谓“专家”,研究得越来越精深,知识面就越来越狭窄,到后来“know everything about nothing,but know nothing about everything”。谁说不是呢,相对 茫茫 宇宙,大千世界,我们的研究领域只是针尖大的一点,确实是“nothing”。而这个 狭小领域中的有关文献资料却堆积如山、数不胜数,足以穷尽一个人毕生的时间和 精力去探索。当我们对这一点的发掘愈来愈深入,了解愈来愈详尽时,对这个领域 之外的世界却知之愈来愈少,甚至一无所知了。

    然而,当前变幻无穷、迅速发展的自然界和社会,却愈来愈要求学科的渗透与交叉。 以医学生物学为例,免疫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前沿学科已渗透到各个相关领 域。统计学,计算机更是应用到全社会包括生物学的各行各业。固守在一个狭小领 域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虽然没有大“改行”,我们每个人其实都经常在 做某种适应和改变,有的大幅度,有时小范围,去适应工作和人生的需要。我自己 在药理学领域里完成论文、取得学位之后,又花了几年的时间去学习和掌握分子生 物学的理论和技术,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研究领域,自嘲为“再读一个PhD” 。

    我的朋友中,有些人在国内学文科,原本从事着记者或编辑的职业,出国后为了生 计不得不改行去学计算机、财会等专业。我一度为她们的中年改行而深为惋惜。现 在,我却很有些□慕他们对多行多业的知识、阅历和能力。事实上,无论像我这样 花了大半辈子始终干着老本行,还是似他们般半路出家改的行,如今我们每人都有 一个能维持生计,或曰“为社会作贡献”的职业。职业之外呢,相对别人,我则一 无是长。

    回想自己,小时候也做过文学梦。试想,如果当年随心所欲地去圆我的梦,就能在 大学、研究生阶段得到文、史、哲各方面的正规训练。在人生的花季,不必对着那 些略嫌枯燥的科技书籍“面壁十年”,“寒窗苦读”,而是自由自在地遨游在文学 的海洋里,兴致盎然地博览古今中外群书,融求知和享乐为一体,想想都甜蜜心醉。 毕业后风风光光地做记者,当编辑,成作家,青春的生活一定更加浪漫多彩。即使 后半辈子花个两、三年去改行学一门谋生手段,工作之余,却能随心所欲、得心应 手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写自己想写的文章,而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有心“爬格码 字”,却自觉功底太浅,提起笔来词不达意、力不从心。

    其实,一个人从十七、八岁进大学开始,大约有四十年的学习、工作生涯,而一般 大学专业的学制才三、四年。一生中若能既选学一个专业作为职业的需要,在一定 的阶段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学习另一专业,你的人生将会成倍的丰富多彩。况 且,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由于生活经验的积累,人生阅历的丰富,会有不同 的兴趣和追求,若能适时地根据需求重新设立学习目标,拓宽自己的眼界和知识, 你人生的路子将越走越宽。

    中国有句老话:“八十岁学吹鼓手”。西方人亦说,“人生始于五十”。或许,我 还有机会让自己尝试一次“改行” 。


| 返回首页 | 散文 | 小说 | 诗词 | 随笔漫谈 | 回忆录 | 评论文学 | 原创艺术 |


©Copyright: 中华文化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editor@auc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