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龙虎山  ¤ 乐飞



    著名风景名胜区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市南郊二十公里处。鹰潭是我故乡的前一站, 相距40公里,火车行驶半个小时。每次回国探亲都要经过鹰潭,却没有下过车游览 龙虎山。我本是个喜欢旅游的人,尤其喜欢游山玩水,那为何连近在咫尺的龙虎山 都 尚未涉足呢?原因很简单,它离我的故乡太近了,总想,去那观光的机会有的是, 因 此,一直未着急去。

    今年四月份回国探亲,碰到一些中学同学,他们说今年是高中毕业 三十周年,该如 何庆祝,我建议去龙虎山,大家觉得是个好主意。一是龙虎山离我们很近,开支不 大,二是旅游即能增长见识又有益于身心健康,三是用旅游的方式来庆祝比通常用 吃 喝聊天的方式庆祝显得别开生面,不落俗套。大家一致赞同。第二天,我和同学一 道 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龙虎山。

    龙虎山风景区面积为200多平方公里,有天师府,大上清宫,龙虎山, 仙水岩,上 清古镇,应天山,马祖岩,香炉峰,金龙洞,洪五湖十个重点景区。由于受时间的 限 制,我们买了龙虎山一日游的票,只能游览仙水岩和龙虎山两个景区。然而,这两 个 景区却是龙虎山的精华所在,它包括了龙虎山的三绝:道教传统文化、泸溪河秀景 和 千年岩墓群。

    一进入景区,独特的丹霞地貌使龙虎山水奇绝,风光秀丽,一石一物都 是景。有的 如龙腾虎跃,气势壮观;有的如江南淑女,雍容文静。一条清澈见底、碧绿如玉的 泸溪河横贯整个景区,逶迤曲折,像一条奔腾的巨龙把龙虎山装点得宛若仙境。

    到达仙水岩,我们乘木舟溯水而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仙水岩十景 中的第一景僧尼 峰,亦称情侣峰,俗称“尼姑背和尚走不得”。此峰实际上是两座山峰组合而成, 前 峰像女性头像,后峰头部有裂痕,像一个受伤的男子靠在女人背上。有关僧尼峰的 来 历,导游小姐告诉我们:“很久以前有两个被迫出家的年轻人,女的叫慧贞,是仙 岩 仙姑庵的尼姑,农家女儿,聪明貌美,男的叫妙正,是水岩飞云阁的和尚,将门之 后, 勤劳勇敢。两人都因遇难逃生而出家。他们经常在山上砍柴、背米相遇,由于同命 相怜,情投意合,很快就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彼此相亲相爱,决定还俗成亲。因此, 他们在深山搭棚为室过着幸福的夫妻生活。此事被寺中主持知道后,派和尚去捉拿 妙正,结果不成,便到上清宫求助张天师,他施用道法,用剑将妙正刺伤,慧贞急 忙背起丈夫逃走,来到仙水岩,不幸被张天师用“定身法” 镇在河边化为山峰。”

   
    龙虎山              仙水岩

    听完导游的讲解,我深为僧尼的忠贞爱情所感动,他们为了爱情毅然决然地砸碎禁 锢在身上的精神枷锁,在天庭的化身张天师面前毫无畏惧,为捍卫神圣的爱情和自由而不惜牺牲生命,化为石峰。望着化为石丘的僧尼,他们情深意切,相依为命,几 千年来任凭雷轰电击,雪雨风霜,巍然屹立在泸溪河畔,向人们展示着真挚忠贞的爱 情将和龙虎山的青山一样万古长青,将与泸溪河的碧水一样源远流长!

    正在暇想中,河的左岸十多块形似花瓣的巨石跳入眼帘,他们彼此 组成圆形,似莲 瓣绽开,像含风不动的水中芙蓉,中有小石,宛如莲花结子,这就是仙水岩十景之 一的莲花石,又称“莲花戴不得” 。莲花石旁还蹲有一小青蛙石,形象十分逼真, 构成一幅美妙的“青蛙戏莲图” 。相传这朵莲花来自天空瑶池,白莲仙违犯天规, 下凡与龙虎山青年农民柳青婚配,玉帝知此事后便派天兵天将捉拿,对爱情忠贞不 屈的白莲仙女宁为玉碎也不回天庭,结果坠地自焚,落入泸溪河化成了含风不动的 水中莲,为天上人间的忠贞不渝的爱情谱写了一曲传颂万代的悲壮颂歌。

    紧靠莲花石,有一石拔地而起,高50多米,成椭圆形,淡绿泛红晕, 酷似一只熟透 的水蜜桃,栩栩如真,这便是仙水岩十景之一的仙桃石。从导游的介绍中得知,这 仙桃来自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当时孙悟空在天宫任“弼马温” ,他听说蟠桃会的请 柬中没有他的名字,十分气愤,一时性起大闹天宫,随后带上酒席上的仙桃径直朝 花果山飞去。途经龙虎山时,口乾舌燥,他便从袋中取出一个仙桃咬了一口,不料 打了个喷嚏,仙桃坠落于龙虎山,便成了已被咬了一口的仙桃石。的确,这仙桃石 至今仍有一个缺口,清晰可见。有趣的是,仙桃石旁有一猴子石,似猴头仰面张口, 欲吃桃而不得。古人有诗云:“瑶池王母寿桃红,却坠溪边化一峰。猴子垂涎吃不 得,仰头相看攀成空。” 此诗诙谐风趣、活灵活现地刻画了这一景观。

    一会儿,导游叫我们往右边看。只见一峰奇岩陡壁,如城如屏,巍 然一大障,这就 是仙岩,又因岩藏悬棺而名仙棺岩。很多棺木在千年后仍相当完好地保存在峭壁如 削的悬崖洞中。当我问导游小姐这些崖棺古代人在没有现代机械的情况下是怎样放到 连猴猿都难上去的岩洞中,她说暂时无可奉告,等到今天下午4点钟观看了现场悬棺 表演后就自然知道答案。于是,我心里只好装着这个悬念继续游览。

    仙岩坐落在千尺云崖之上,由于人迹不能至,猱猿不可攀,长期以 来被视为神仙所 居,故仙岩又称之为仙人城。这座仙岩外形像帽子,拔地而起。其山巅坐落一宫,名 曰兜率宫,相传道祖老子曾云游此地结庐练丹,并授道教祖天师张道陵道法玄机。兜 率宫始建于唐代,据说是为颂老子功德而建。民国初期在破除封建迷信的风浪中宫毁 人去,1998年才得以重建,使千年古宫再现往日风采英姿。为了旅游的需要,现有一 条依山开凿的石阶直通山顶,使游客有机会登上那上接蓝天、下临深渊的兜率宫体会 “一览众山小” 的美妙心境。可惜,这不包括在一日游的节目单里。因此,这一缺 憾只好等到下次有机会再造访时来弥补。

    “请游客们往左边看,这里有一个桃花源似的村庄叫许家村。村里 居住着几十户人 家,世传是许真君许逊的后裔。这个村子因长年没有蚊子,故又称无蚊村。” 导游 小姐介绍着。我打量着这个村庄,它坐落于泸溪河东岸,与仙人城隔河相望,三面环 山,一面临水,花草茂盛,林木葱茏,绿树修竹,流光滴青,果真是个世外桃源,人 间仙境!

    “你们知道为什么这个村庄没有蚊子吗?” 导游问道,大家一时面 面相观,“可 能是因为村庄上种植了某种有驱蚊作用的植物把蚊子赶跑了。” 我猜测地回答着。 “你的回答也许对。” “这话怎讲,看来你并没有准确答案嘛。” 我说道。 “是 的,这个问题至今仍是个不解之谜。有的说是村庄四周种了许多樟树、桉树和竹柏, 它们的气味有驱蚊功能,这点和你说的雷同;还有的说是后山石洞内有上万只蝙蝠 将蚊子吃光了;但当地人则相信是张天师作法把蚊子给赶跑了。” 接着她讲了张天 师驱蚊孝母的故事。“相传有一年张天师陪母亲游仙水岩夜宿许家村,被蚊子叮得 遍身红肿,母亲责怪儿子无能,连小小蚊虫都治理不了。于是,张天师便深夜作法, 念动真经,顿时蚊子拖儿带女逃出村庄,再也不敢回来。”

    刚听完故事,眼睛的正前方突然一峰独秀,形似一面大鼓,这便是 神鼓石,也是仙 水岩十景之一。传说石鼓原是铅山寺的神鼓。这面鼓,一年敲一响,鬼怪发抖;一 年敲二响,五谷丰登;一年敲三响,六畜兴旺。有一游僧不守寺规,连敲十响,惊动 天宫,玉帝降旨封存禁用,神鼓不服,从鼓架上滚落下来,投奔张天师,来到龙虎山 安家落户。

    正当大家欣赏着这神鼓石时,导游问了一个问题:“前面的神鼓石 从我们这个角度 看过去是一个逼真的大文豪头像,大家猜猜他是谁?” “古往今来大文豪太多了, 这如何猜?能否把范围缩小一点?” 我向她提出要求。“他是一个民国时期的大文 豪。” 她回答着。范围是缩小了,然而,大家仍是你望着,我望着你,没有一 个吭声的。这时,她继续提示道:“这位大文豪以杂文著称,他的杂文辛辣尖锐, 如匕首投枪。” 这回,她的话音刚落,大家就异口同声地回答是鲁迅,导游微笑地 点了点头。知道答案后再看神鼓石,它确实是一个逼真的鲁迅头像:突出的前额, 浓重的眉毛,粗黑的短髭,凝视的眼神。 由于这一原因,神鼓石又称为文豪峰。

    木船通过神鼓石不久就停下了,原来乘舟旅游到此为止。下船后, 我们步行穿过一 片栗子林。听说这里的天师板栗是龙虎山的一大特产。史载,东汉末年,第一代天 师张道陵在龙虎山修道练丹时,亲手栽培了一棵板栗树,后人称之为天师板栗。板栗 果大、肉嫩、色鲜、味甘,既可食用又可入药。由于这里的板栗这么有名,在龙虎山 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龙虎山中天师栗,大小神仙争着吃。” 只可惜,时值春 季,树尚未结果,否则,游客每人都会买些作为礼品带回家。

    穿过茂密的栗树林就进入了龙虎山景点点。龙虎山是龙山和虎山的 总称,山并不高, 海拔只有248米,但属龙虎山景区的心脏。此山原名云锦山,传说张天师寻名山修道, 携弟子入江西鄱阳,有双鹤导引于此练九天神丹,青龙白虎幻绕于丹鼎之上,丹成 龙虎见,故名。又一说法,两山相峙,状若龙虎,故名。我仔细观察龙虎山,龙山 由数峰连成,逶迤起伏,龙头雄伟,脑眼分明,须角形象逼真,有凌云飞翔之势;虎 山尾高头低,前足曲伏于地,跃跃欲起,姿态如对龙猛扑,气势雄伟,景色秀丽。峰 下有炼丹岩,濯鼎池,传说为张天师的炼丹遗址。炼丹岩上有一洞称龙门洞,听说循 洞而入可达山腰的百米长廊岩,峰巅有飞升台和望仙峰。想来,登上峰巅,环顾四周, 群山的雄姿,仙岩的秀色,泸溪河的风光等尽收眼底。遗憾的是,这两处胜地不包 括在我们的旅游计划中,以至无法站在望仙峰上亲身体验登高赏景、心旷神怡的欢快。 我们要去的是位于龙虎山脚下的正一观。

    正一观坐东朝西,背山面水,风水奇特,是道教祖师张道陵当年炼 丹得道之地。也 是在此,张道陵创立了正一盟威之道。然而,正一道的正式成立还是在第三十八代天 师张与材被敕位正一教主,官居一品后。随后,世袭天师便掌管天下道教事。从此, 作为全国天师道的活动中心,龙虎山也就成为名符其实的正一道祖庭,正一观便成 为正一道祖庭的象徵。

    正一观在1947年因夜间失火把这座千年古观、中国道教的发祥地、 世袭天师及其弟 子祀祖阐教的活动中心化为灰烬,成为历史上的一大遗憾。我们参观的正一观是1996年 重建的。重建的正一观巍峨宏伟,烟雾弥漫,一派仙气;来此朝拜的海内外道徒川 流不息,络绎不绝。

    时间关系,我们走马观花地参观完正一观,就匆匆来到泸溪河。下 一个游览节目是 乘竹筏子顺水漂流到仙水岩看岩墓和仿古悬棺表演。游览了近一天,已感到有些疲 劳,可一听到乘竹筏子,精神就抖擞起来,这可是我一生中头一次坐这玩艺儿。竹筏 是由十几根竹子捆扎而成的,上面固定了十几个人坐的竹椅子。为了安全,每人身上 必须穿一件红色的救生衣。只见一排排空竹筏逆水而上来接游客,一排排满载游人的 竹筏子顺流而下,在青山碧水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更为风景的是由于竹筏子少, 岸上等得人多,为了早点上竹筏,大家争先恐后地一拥而上,结果不少人掉入浅河 水中,引来的笑声、叫喊声、吵闹声响成一片,回荡在青翠欲滴、堆紫叠翠的龙虎山 山水中。

    坐着小小的竹排,心中哼着<<闪闪的红星>>中“小小竹排江中流, 巍巍群山两岸走” 的歌,我尽情地再次饱览了两岸的秀美风光。不一会儿就来到十景之一的仙水岩。

    仙水岩位于水岩玉壁凌空寺上游右侧的峡谷中,形似一位仙女刚从 泸溪河出浴归来 的下半身正面裸体坐像,一丝不挂,肤色逼真,得之天然,被称为天下第一绝景。相 传此女名叫迎香,原是天上何仙姑的侍女,与吕洞宾的玉童要好,触犯了天规,被王 母娘娘打下凡间,并旨令永世不得婚配,交由张天师发落,化成仙女岩。那条长达数 百尺像阴部和腹股沟的大石槽,据说是张天师的剑迹所为,后观音至此,觉得有伤风 化,遣天兵搬一座山来挡住迎香的躯体。故仙女岩前的大石山称为“遮羞山” 。

    沿着遮羞山下角度几乎呈九十度的石阶拾级而上,可到达一个为游 人修建的观岩墓 的亭子。倚立亭内,可清楚地看到许多保存完好的棺木。据近年考古认证,这些棺 木乃春秋战国时古越人所葬。古越族人是怎样把这些棺木放进最高达60多米的悬崖峭 壁之上的岩洞中的呢?有人推测:当初放置棺木的时候,仙水岩一带地势较低,很容 易将棺木放入洞中,以后地壳发生了强烈的抬举运动,才形成了今天高耸的地形,使 崖墓悬在峭壁之上。又有人推测:在古代仙水岩一带出现过大洪水时期,由于洪水泛 滥,水道不通,于是将棺木放在水面的岩洞里,待洪水退去后,岩洞离现在的水面就 很高了。还有人认为是筑土台将棺木放入洞的。但这三种说法均不能成立,据对仙水 岩地貌的科学考查,这里没有发生过剧烈的地壳抬升,也没有发生过数十米以上的洪 水,第三种解释在陆地上是可以成立的,但仙水岩崖墓下多是深渊,水中是不可能筑 土台的,因此,这种说法也不科学。最为科学的解释是1989年由同济大学陆最严教授 和他的“中国悬棺研究” 课题组提出的绳吊法,这一方法揭开了古越人如何运用原 始器械吊装崖墓悬棺入洞之谜。具体操作步骤请看现场惊心动魄的悬棺表演吧。

 
    无蚊村              岩墓

    等我赶到悬棺表演现场,已是人头攒动,河中、船上、岸上和飞云阁寺内到处都是 游人。忽然,鼓声大作,一表演者从仙水岩的山顶通过固定在定滑轮上的绳索急速 滑下,到达半山腰的时候,他在绳索上表演各种高难的动作,忽而像猴子似地急速在 绳索上攀援;忽而把脚缠在绳子上,然后身体倒立;忽而一只手抓绳,一只脚蹬绳, 而另一只手和脚张开,整个身体呈“大”字形站在空中。表演完后,他一个荡秋千 进入崖洞。这时,山下由船载棺木到他在的洞口下方,棺木由固定在滑轮上的绳索 吊起,到达洞口时,再由在洞内的他将棺木拽入洞内。

    精彩的悬棺表演科学地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人安放棺木的场景,也把 游客的游兴推向 了高潮,为我们的一日游划上了一个完满的句号。

    离开仙水岩时,我再次回眸这里的山水,丹岩翠壑,溪光山色,移 步换景,美不胜 收。这里虽没有高山峻岭的雄伟嵯峨,但却以特有的千姿百态的丹霞地貌带给游客 江南秀色;这里虽没有大江大海的激流滔滔,却有一条明净秀美、宛似玉带的泸溪河, 如江南淑女,婀娜多姿,楚楚动人;这里没有历史上的金戈铁马,风云际会,却有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道家文化。我想正是龙虎山丹山碧水的旖旎风光和丰富多彩的 文化积淀结合起来才使她充满了魅力,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龙虎山真是值得一去。如果你还没有去过龙虎山的话,我劝你不妨 去那儿看一看。

    2004年6月

你有什么评论或感想吗? 请发表==> editor@aucca.com


| 返回首页 | 散文 | 小说 | 诗词 | 随笔漫谈 | 回忆录 |


©Copyright: 中华文化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editor@auc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