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笑的人 ¤ 何玉琴





    在中国时,有些同学见着“老外”,常常追着人家的屁股去结交:一者为了锻炼英语,二来图个新鲜、开开眼界,想知道“老外”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到了澳洲后,这事却倒了过来,见到样子象中国人的,我们往往主动上前攀谈。图啥?音是乡里的甜,脸是乡里的亲!有时在街边、巴士上碰到一个素不相识的同胞,几句无关痛痒的闲聊,足以让我们快乐一天、温暖一宿。

    近日与朋友闲逛,遇见她的一个朋友,那朋友也是中国人--至少外表他是中国种,也讲中国话。我便一厢情愿地生出一种亲和。朋友把我们介绍给了对方。下意识地,我作了个微笑,却瞥见他铁青着脸,并没有笑的意思,只是冷冷地看了我一眼,看得我心虚虚的,以为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对劲,赶紧把浮到脸上的那个微笑连同它的影子一块儿吞回去。我们站在那儿犯傻犯僵地呆了好一会儿,终于,我闷无可忍,无话找话地聊了几句,谁知句句都给人顶了回来,仿佛我扔过去的是炸弹。我平日喜欢说话,但那会儿搜肠括肚却找不出一句得体的话给自己下台。他日又见此君,本欲上前招呼,但见他仍是那副冰冷样子,我犹豫片刻,终于绕道而行。

    来澳五年,见惯了笑而舒展的脸孔,想起那个冷冷的脸,大热的天,仍有一股冷嗖嗖的感觉。心里于是有了个疙瘩,琢磨着是否什么时候得罪了此等贵人。我们属不同圈子里的人,当然不可能有什么摩擦或过节。想来想去,漫无头绪,终于至于自轻自贱起来,觉得自己是个让人讨厌的家伙。于是整整一天,心里闷闷不乐。

    他日,朋友提起此君,我有点揶揄地问,他是不是一个不会笑的人?朋友很奇怪。我赶紧改口说,可能是我这个人不怎么讨人喜欢,你介绍我们认识时,他那冷冷的眼神,扫视得我心里发毛。

    朋友说,怎么会呢?

    回忆起朋友与他谈话的样子,我觉得也有点儿怪怪的,象一对讨债的与赖帐的:面无表情,谈话不带半点感情色彩。

    “你们很熟吗?”我问朋友。“是呀,多年的朋友了,两家一直互相帮忙”。这下,我反而奇怪了,既然是老朋友,为什么途中邂逅不是开颜欢笑,倒是那副样子?

    “可能他有什么不快之事吧”。我觉得自己有点儿神经过敏,于是自我解嘲地说。

    “没听说。”

    “可能是他不高兴见到你吧。”我开起她的玩笑来。

    “怎么会呢?”。

    朋友大人大量。她说,他太太可是某某。我问,“某某”何许人也?朋友有点儿惊愕:你不认识?那可是堪培拉的名人。我说,何以为名?她说,长得漂亮。

    我思量着,是太太的光辉照得他高人一等?

    朋友又说,他们身份特殊。怎么个特殊法?他们是前外交官的子女,朋友说。言辞中显露出人家本就有着让人肃然和仰视的资格。我想,也对,人家出身尊贵,对我闲杂人等摆出个很不一般的样子是理所当然。

    但另外那个小腹心肠的“我”却有点儿不高兴了:什么“身份特殊”?自己觉着特殊罢了,别人看着都是一样的黄皮肤黑头发。不过,那副惹不得的样子倒是让人觉得有点儿特殊。但是,也没见得外交官们就非得摆出那么一副不拘言笑的样子呀,从布什、霍华德、江泽民到郑玉玺,似乎个个都会笑,而且有时还笑得很精彩。

    又想起一个在中餐馆打工的朋友讲的关于澳洲总理霍华德的事情,觉着有点儿感慨。一天,霍华德和一帮朋友来吃饭,他们分了二桌,霍华德那桌的人挑来挑去不知吃什么好,结果邻桌的饭菜都上了,他们才下菜单。看着别人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霍华德嘴馋了,他伸出叉子说;“可以试一口吗?”,邻桌说;“No。” 霍华德把叉子收回,心平气和地等待着自已桌的饭菜,一点架子都没有,象极了你的隔壁邻居或同事。而一块儿来的朋友也没有人认为他的身份有什么特别,需要特殊照顾。

    “如果你们交往久了,你会发现他其实很好的”。朋友说。

    “交往久了?这种人望而生畏,我实在想不出我们还有交往下去的理由。”

    “你不能以笑取人”,朋友半开玩笑地说,“有人笑里藏刀,有人冷面热心”。

    我笑了,大家忙忙碌碌,只是人生小站的匆匆过客,碰上了,言语投机或看着顺眼便多聚一会,谁有空余和闲心去考究他人的内心和底细?何况,我个小身瘦,任别人也刮不下几两油;钱财无几,也不怕别人来算计。

    忽然想起中学时语文老师特别推崇的一副对联。那是题某寺庙的弥勒佛的: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我想,题对联的人在那一刻一定心眼儿特小。要不,既然“能容”,为什么还觉得天下有那么多“难容”之事需要“大肚”来容?开口便笑,却不为天下可喜之事、可亲之人、可爱之物而笑,偏偏以为别人(世界)的行为、举止可笑而嗤笑。一副自以为是、居高临下、惟我独尊的样子。这种“笑”与某些人的“不笑”“扮cool”是不是有那么点儿“异曲同工”的味道?

          2002年2月7日于堪培垃

你有什么评论或感想吗? 请发表==> editor@aucca.com


| 返回首页 | 散文 | 小说 | 诗词 | 随笔漫谈 | 回忆录 |


©Copyright: 中华文化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editor@auc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