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遐想  ¤ 乐飞



    我虽然喜欢大山的雄奇巍峨高耸云霄的气势,喜欢它层峦叠嶂连绵不断的壮阔,但 它那千仞悬崖万丈深渊的险峻肃杀,那不可逼视的峭拔森严使我屏息,胸口逼仄,给 我一种呼吸急促的压迫感。因此,相形之下,我更喜欢山谷幽深静谧处那一股股缓 缓流淌的淙淙清泉,及那一池池清澈碧澄的潭水,它是那样的清秀明净,宁静淡泊, 汩汩的流水声像妙龄少女的玉手轻轻拨动琴弦发出的纤细琴音,殷殷而来,清脆悦 耳,悠扬动听,闻之,使人如痴如醉,飘飘欲仙,恍惚梦境。

    这些山涧里的泉水,它远离热闹,甘于寂寞,在阒无一人林莽纵横的大山里就这样 长年累月地悄然流淌着。它含蓄千年沧桑,默视万象变迁,静观宇宙变化。多少载风 起云涌,鸟噪兽吼;多少度花开花谢,草木枯荣,它都沉静地包容接纳,不因物喜, 不为己悲。即使头顶那片天被荆棘藤蔓如盖树枝掩蔽了,它仍是无缘无由,自淌自 流,倘若一日被阳光照射深处,它也只是浅浅地悠然一笑。

    人说流水无情,可能是针对流水一去不复返的特性而言吧。然而,换个角度看,那 永流不息的水不正是无限情长的象徵吗?李白在“试问长江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这一千古传诵的诗句中,就是将离情别意比喻成滔滔长江水那样地远长。人们也常 用柔情似水来比喻温柔的女性。这说明水非但有情,且温柔缠绵。水是的确有情。当春 天到了,水充盈了暖融融的春意,在冰雪消融的山涧小溪跳跃放歌,欢呼春天的来临; 当汇入江河,它汹涌澎湃,滚滚翻腾,带着一腔不可阻挡的激荡豪情流奔大海。

    母爱,是一种温柔如水的关爱之情。你尚在腹中,母亲就为你的出生做好了一切准 备;你快到学龄,她早早地为你找好了学校,买好了书包铅笔;你复习迎考,她全力 以赴为你做好后勤,备齐了各种营养品;你将成年,她开始为你置好婚房嫁妆,关 心你的婚期;你已然成家,她为你精心照料小孩,使你工作一心一意;你受到委屈, 她为你拭去脸上的泪花,使你得到莫大的慰籍;你躺在病床,她默默地为你祈祷, 偷偷地为你垂泪;你身处他乡,她时刻为你牵肠挂肚,暗暗祝福你万事如意;你遭 受挫折,她给你安慰和鼓励,使你重新振作奋起;你成功时,她露出灿灿的笑容, 漾起幸福的涟漪。

    那潺潺灵动的水与母爱是何其相似!小树依偎在她的身旁,枝繁叶茂,茁壮成长; 山石投入她的怀抱,洁净明亮,熠熠闪光;草地得到她的润泽,碧绿茵茵,青翠欲 滴。水是万物生命之源,她默默地、日夜不停地奉献着,灌满小溪,盈注大川,让 大地返青,让畜群肥硕,让万物精神焕发。

    我景仰水的追求精神。山谷深处一泓清泉汩汩涌出,不畏征途上有多少艰难险阻, 千迂百折,不惧行进道上是多么的不平,崎岖坎坷,它从不回顾,一往无前。它追 求的决心是那样的坚定不移,不管流向大海的路程是多么的遥远,多么的漫长,或 许要经过数十个春夏秋冬,甚至百年千年,它始终乐观地夜以继日地流向大海,即 使途中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没有喝采,它仍是满腔热情地孜孜不倦地追求目标。

    比起雄伟的高山,人们似乎会慨叹水的柔弱。是的,看起来,水没有山的刚阳雄劲, 但我们应该看到,就是再坚硬的磐石也经不起一脉柔水千年万载的滴琢。君不见那河 边遍布光洁的鹅卵石,不就是以柔克刚的水的杰作吗?

    人们常比喻人生如梦,人生如戏,人生如诗,人生如旅等等。我认为人生应是如水。 记得读过一个故事。有个人总认为自己落魄不得志,便向一位智者求教。智者舀起一 瓢水问:“这水是何形状?”他不解:“水有形状?”智者不语,然后把水倒入杯中。 这人恍然大悟:“水的形状像杯子。”“智者仍不言,又把杯里的水倒入花瓶。这 人又说:“水的形状像花瓶。”智者摇头,随后把花瓶里的水倒入一个盛满沙土的 盆,水便渗入沙子,无形无影。这时,智者问,从这些示意中你能感悟出什么?这 人思考良久,赫然高兴地说:“我懂了,你是通过水告诉我,社会处处像一个规则 的容器,人应该像水一样,在什么容器里就是什么形状。而且,人还极可能在一个 规则的容器中消逝。”智者笑道:“是这样,又不全是。”言讫,智者带他来到屋 檐下,叫他用手摸屋檐下的青石板,他触摸到石板上有许多凹陷的地方。智者说: “这些凹处是雨水落下造成的。”此时,这人遂有如醍醐灌顶,大彻大悟:“我明 白了,人可能被装入规则的容器,形状随不同容器而变,但仅此不够,还应像这小 小的水滴,改变着这坚硬的青石板,直至破坏容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即要尽力适应环境,也要努力改变环境。该弯腰的 时候不妨弯一弯,该转向的时候不妨转一转,太刚硬容易折断。唯有那些不仅刚硬, 且具更多柔韧弹性的人,才可能在人生旅途中克服更多的困难,战胜更多的挫折。

    愿我们的人生皆似水,在岁月的河流里,百折不挠地冲越高山狭谷的阻碍,激流争 进,一路豪歌,奔向人生的大海。


| 返回首页 | 散文 | 小说 | 诗词 | 随笔漫谈 | 回忆录 | 评论文学 | 原创艺术 |


©Copyright: 中华文化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editor@auc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