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红旗红火炬  ¤ 湘平


     四月二十四日,堪培拉的奥运火炬接力由晨曦中的焰火拉开序幕,我们顶着晓风残 月、昏黄的路灯出了门。

凌晨一瞥

     从凌晨六点十分开始,随着“劈劈啪啪”的炸裂声,缤纷的烟花在格里芬湖的上空 绽放。继而,几十个色彩斑斓的巨大热气球载着火焰、携着彩带从湖畔一齐升空, 穿破湖上的雾霭,飘向城市的四面八方。一架架腾空而起的银鹰在万里苍穹喷射出 彩色的气浪。姗姗迟来的娇阳将一把把碎金撒在了湖面的粼粼波光上。

晨曦中的格里芬湖

     这样的气氛和场面,令人想起1994年所见澳大利亚争办奥运和2000年悉尼举办奥运 的盛景。朴实善良的澳洲人呀,体育运动原本是他们的最爱,一旦有机会做国际活 动的东道主,更是倾注十二分热情。

     作为一个堪培拉人,你不能不亢奋;作为一个华人,你更无法置身其外。市长早就 宣布:“我们的姐妹城市北京承办奥运、传递火炬,堪培拉理所当然要作贡献。” 印有中英文字样“点燃激情,传递梦想” ,“Light the Passion, Share the Dream” 等各种彩旗,早已飘荡在每条大街的两侧。连日来,广播电视里、报纸网络上一直 在议论,提醒人们积极参与。

     这一天的节目单上,安排了从清晨六点到晚上十点的精彩节目表演,包括澳大利亚 的著名流行歌手和从中国陕西请来的艺术团。市政府还为早起参与的市民准备了盛 大的公众早餐。遗憾的是,这天并非周末,大多数澳大利亚人都要上班,只能在茶 休午餐时间出来看一看。当然,像我的朋友波尔,就早已请好假,预备在湖畔最美 最爽的秋阳秋色里,度过这一天。

     我们将车停在市区的边缘。下得车来,就沉没在人流旗海里。最多的当然是炎黄子 孙、五星红旗,也有许多蓝色的澳大利亚国旗和奥运彩旗。虽然早就知道有不少中 国人包括我的朋友莉要从悉尼赶来参加庆典,我还是被这样的气势所震惊。才六点 多钟,战争纪念馆前宽阔的大道新加的栏杆两侧已经排满了人群、彩旗、横幅,一 眼望不见头,至少延伸了几公里。

     我背着相机顺着人流,向四五公里外的格里芬湖南面的点火处进发。一路上,看着 许许多多青春洋溢的脸庞。我轻声问一个中国女孩:“你们一早从悉尼来?”

     “不,昨晚九点从墨尔本出发!” 声音里透着骄傲。墨尔本离这里六百多公里。

     “他们从南澳阿德雷德来,昨天下午三点就动身了。” 看我讶异的样子,她指指远 处的一群,补充了一句。

     “你们来了几千人吧?”

     “听说墨尔本来了四千,恐怕不止。我们报名太晚,在大学学生会都没有排上队, 自己在外面想办法搭车来的。”

     这些女孩们都身着白色T恤衫,前后印有“海外福建(或河南,江苏、山东、香港等 ) 人支持北京奥运” 等字样。听说,许多年轻人让国内的家人寄来了各种各样的印 字T恤,还有大大小小的五星红旗。

     我注意到,一个男孩的T恤与众不同,前后各画着手牵手的两个小人,标明“汉” 和“藏” ,并用中英文写着“我们是兄弟,我们是姐妹,我们是一家人” 。看着 我询问的目光,他说,这是我自己设计印染的。

     也有中老年人为主的其他社团,牵着抱着孩子的妇女,相互挽着手的老人。时时能 听到上海话,广东音。众多华人的参与,也许确与中国大使馆的鼓动组织有关。正 如堪培拉的市长号召市民们参与,作为奥运主办国的驻外使馆,组织中国留学生, 告示侨民和华人支持火炬传递,也属名正言顺吧。但更多的华人是出于一种民族自 豪感,正像世界各国其他民族对自己国家的感情。

     我饶有兴趣地读着一个大横幅:“墨尔本洪门民智党” ,下面的口号是“迎圣火, 促和谐,四海皆兄弟” 。一个很面善打香港口音的中年人,看上去像是负责人。他 平静地对我笑笑:“我们来迎送和支持奥运火炬,不是为示威和反藏独而来。” 这 一路我所感受到的是一种井然有序、热烈温暖和谐的节日气氛。

     事后得知,一夜之间,仅从悉尼墨尔本两地就有一百多辆载满中国人的大巴士到达 堪培拉,这一天华人人数过万。听说全程十六公里的火炬传递路线上漫天遍地红旗 翻卷,难怪第二天的报纸上有人赫然惊呼:“红军占领堪培拉!(Red Army Took Over Canberra)”

     走出四五公里,一路上只见到清一色的奥运支持者,主要是华人。这样一边倒的局 势反而出人意料、令人遗憾。藏独们呢?难道躲起来了?我向一位警察打听,居然 也一问三不知。

     澳大利亚的藏独组织一直呼声很高,活动频繁,前些天还在悉尼举行过集会游行。 据报导,此前警察局与藏独负责人有过对话。藏人表示,他们将在火炬传递日和平 抗议,不会使用暴力。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话锋一转进而补充,巴黎伦敦 发生的事可不算暴力,并没有伤人死人呀。这种说法实在让人捉摸不透,无法不担 忧。

     此次西藏事件之始,当地舆论对北京奥运不利。恰恰由于少数藏独者在伦敦、巴黎 抢夺火炬的不明智之举,特别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对残疾运动员金晶的拙劣行径,激 怒了一些善良正直的人们,使舆论推向了反面。一些普通澳洲民众表示,拥有全球 四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应该有机会举办奥运,向世界展示自己,与世界交流。因而, 从民间的呼声到总理的明示均趋于一致,在火炬传递日的任何暴力行为都将受到警 方的干预。

     当然,报纸网络也时常能听到当地人权组织和一些澳大利亚人支持藏独的议论。早 在几个月前,四枚奥运金牌得主的资深运动员Dawn Fraser就表示要抵制2008年北京 奥运。仅在火炬传达的前三天,由全国推选出的八十名火炬手之一、2008年度的杰 出澳大利亚人、社会工作者Lin Hatfield Dodds声明,出于人权的考虑,她决定退 出火炬传递手行列。她说,自己选择这样做是自身工作的需要,但是,其他火炬手 没有这样做,并不等于他们不关心人权。作为火炬传递组织者,堪培拉市市长表示 尊重她的选择,并立即补充了一名新火炬手。虽然有记者的采访和报导,这一事件 并没有引起轩然大波。双方都没有慷慨激昂的言辞,各自都对对方表示理解和尊重, 一切都在心平气和中进行,民主和理性在这里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几天前,我和正在外地读大四的儿子也讨论过西藏问题。关于前些日子发生的西藏 事件,网络上众说纷纭,不得真相。一方面由于中国政府向有不良人权记录,历史 上在处理西藏问题中也有过错误和偏颇,不难理解一些西方人对中国政府的责难, 在舆论上支持弱势的西藏人。另一方面,此番藏独者在世界各地火炬传递中的不佳 表现,提示这次西藏事件的另一种可能性,强化了另一种说法,即由于一些藏独者 首先在西藏闹事发难、打人烧屋,迫使警方采取行动。我向他分析了历史的原因, 目前的局势,表达了我的见解。儿子指出,澳大利亚对土著人的政策也有过问题, 但现政府能够承认历史错误,总理亲自对土著人郑重道歉,缓解了种族之间的矛盾 和土著与政府的矛盾。如果中国政府也能正视和承认历史错误,局势也许会不一样。 我们都同意各自化时间去读一些西藏方面的资料,再作进一步讨论。最后,儿子半 真半假、挑战性地加了一句:“如果那天我回来参加藏独游行,你可别太惊讶!”

     原本是个喜庆的日子,像当地一年一度的多元文化节一样,市政府本来只打算按常 规动用堪培拉的几十名警察维持秩序。然而,鉴于巴黎和伦敦的前车之鉴,为了万 无一失,市政府不得不在人力物力上向联邦政府求援,紧急调来了全国各地的五百 多名警察,还有大量警车甚至警犬。并耗费巨资,在火炬传递的全程增加了临时铁 栅栏,以防有人干扰火炬传递。这些栅栏无疑将阻挡火炬手和观众的交流,实在有 些煞风景。

     沐浴着柔和的朝阳,穿过仍然安静的联邦公园,我走上了熙熙攘攘的联邦大桥。观 众们都在栏杆外穿行,栏杆内站立着一排排身着天蓝色上衣、藏青色警裤、身材高 大魁伟、面目和善可亲的男女警察,远处是一列列的警车。这道独特的风景在澳洲 可不多见,在我还是第一次。

     从桥上极目远眺,堪培拉最美的秋景一览无余。万里蓝天,千朵白云,初升的朝阳 辉映着湖水的粼粼波光,水面上畅游的白天鹅、嬉水的野鸭、天空中翱翔的海鸥群 鸽,柳条青青,杨树璨黄,枫叶红透,一片片一簇簇一丛丛,将两岸装点的气势非 凡。招展的红旗更像是在嫣红的枫叶上燃起的团团火焰。上个周末我和朋友曾专门 绕湖漫步数小时,摄下无数胜景,今天的彩旗人流又添异彩。

静静的格里芬湖(一周前)


喧闹的格里芬湖


湖畔林荫道

     随着人们仰视的头颅,我一抬头蓦然发现,蓝天上,一架飞机正在徐徐爬行,所到 之处,渐渐出现了“FREE TI ”的字样。我说藏独们躲到哪里去了呢,地上找不着, 原来在天上!可惜天不助藏独,不等TIBET一字写完,前面的字已经融化,只可惜了 他们的努力。不一会儿,又见另一架直升机竞相出击,拖着一条巨幅红飘带在空中 盘旋,上书“支持北京奥运!” 后来听说,这是悉尼的一位华人富豪动用了自己的 私人直升机,就因为不服高高在上的“西藏独立” 这口气,誓与藏独们在天上一比 高下。

     走过桥头,靠近火炬点火传递的起点,陆续见到一些打着雪山狮子旗的藏族人和澳 人支持者的小股游行队伍。我很想为澳洲的藏独组织叫声好,他们表现得理智克制、 温文有理。相比之下,一些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却不懂游戏规则。他们一见藏独的队 伍和旗帜,就蜂拥而上,或挡在前头或插入其中试图干扰对方的队伍,或以人多声 高的“ONE CHINA!ONE CHINA!” 呼叫压倒对方的呼声。更有甚者,几辆覆盖大红 旗的车在闹市的主要街道鸣笛呼啸而过。这些行为,引起当地许多澳人华人的反感, 对奥运和中国起了适得其反的效果。想想这些青年留学生,脚踏这块民主自由的土 地,天天呼唤国人的民主自由,却不懂民主的真谛首先是尊重他人的自由和选择。 中国通向民主之路确实还很漫长。

“救救西藏” 的呼声

     等我东张西望优哉游哉走到火炬点火处,却刚刚错过了点火仪式。于是我赶回大桥 等候火炬通过。上午十一点左右,在警车开道、警员护卫之下的火炬手高擎火炬, 笑意盎然地频频向观众招手致意,缓缓跑过大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今天的心愿 算是满足了。

大桥上的火炬手

     交通还没有恢复,我慢慢走回去上班。走到城中心的北大街,听说火炬还要从这里 经过,许多上班族借午餐时间已等在这里。我也从包里掏出粮食,一边吃一边等待。 在一片欢呼声中,我们终于迎来了笑呵呵蠕蠕而行、时不时有警察搀扶一把的八旬 老妪Stasia Dabrowski。(我抓起相机想拍,可惜没电了。只好在网上找来一张) 。 老人是一位慈善工作者,曾经获得“最优堪培拉人”的称号。可是,比起此次堪培 拉火炬传递中的最长者,91岁的老奥运组织者Julius Patching, 她还只是个小妹妹 呢。

     整个活动在比较平和的气氛中结束了。听说这一天双方也有一些零散小冲突发生, 但都被警察适时干预而止。事后,堪培拉站火炬接力委员会主席昆兰表示,庞大的 中国支持者队伍组织得如此井然有序,给了主办单位一个惊喜。确实,他们给这个 原本冷清的城市带来了一股热浪,浪潮退去,留下了洁净的沙滩。另一方面,较之 处处涌动的华人面孔,澳洲西人显得寥寥无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然而,对 于费大力耗巨资的活动组织者来说,上万中国人的热烈参与,不仅是对北京奥运的 支持,也是对他们最大的捧场。


| 返回首页 | 散文 | 小说 | 诗词 | 随笔漫谈 | 回忆录 | 评论文学 | 原创艺术 |


©Copyright: 中华文化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editor@aucc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