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後”“博士皇”及“博士帝”  

                    ——堪培拉夜话之二 ¤ 乔雨


    现在国内什么都时兴“炒”,如“炒股票”,“炒地皮”,“炒房子”,“新闻炒作”等等。最近回国一趟,我发现“博士”这个学衔在中国也被“炒”起来了,而且炒得离奇,炒得邪乎,炒得变形了。

    现在国内学界如同商界,同行见面,其礼节和商人间的礼节没有两样。当然,交换名片是必不可少的。大陆学人的名片大多印得很精制,名片上的帽子有的要用框子装,有的要用卡车运载;头衔也很 funny (有趣〕, 某某“博士後”,更有甚者,某某“第 2 站出站博士後”,某某“第 3 站出站博士後”等等,搞得我乔某某一头雾水。

    我纳闷,“博士後”并非一级学位,而是博士毕业後的一段工作实践经历,在国外或国际交往中,有过博士後经历的人鲜有自称或被称为博士後的。国内学人在名片上标示做博士後的时间就更可笑了,这和学徒工在“工人”的头衔上标明自己当了几年学徒又有什么两样?我百思不得其解。

    博士後是什么?我手头的简明英文牛津词典的解释是“博士毕业後从事的有关研究”。我查询了隶属于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的科学、工程和公共政策委员会 2000 年 9 月发表的一份题为“博士後学者、导师、机构、资助组织和学科团体指南”的报告,发现该报告对博士後做了如下的定义:

    博士後的经历应当视为一种实习,其目的只在提高博士後人员的职业生涯中所具备的科学、技术和其它技能;

    博士後应该得到相应补助和物质利益,其研究的贡献应该得到承认;

    为确保博士後的任命对各方都有益处,各方都必须对博士後职务的目标和性质有清楚和共同的认知。

    可见,博士後不是一级学位,而是博士毕业以後,在独立从事研究项目以前的一项学徒式的实习,是一个过渡性质的岗位。既然是学徒,那么自然只能享受学徒的工资。在美国,博士後的工资取决于学徒时间的长短,一般介于2-4万美元之间。据说,在美国博士後的年限没有规定,博士後作了10年以上的也大有人在。但是,当了十多年的“学徒”还没有出师,尽管有许多客观上的原因,但说出来可能有点不好意思,写在名片上说自己是“第N站出站博士後”更不可思议。

    像学生选择职业一样,有的博士毕业後选择继续做研究,那么做博士後是比较好的选择;有的选择去了实业或政策部门,如企业金融及政府部门从事实际操作,这些博士们根本没有必要再去当从事某一特殊领域研究的实习生,因为他们本身的工作就是最好的实习。

    回顾历史,博士後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是和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联系在一起的。19833月和19845月,李政道两次给中国中央领导人写信,建议在中国设立博士後流动站,实行博士後制度。李政道在信中说,青年博士必须在学术活跃的环境里再经几年工作锻炼,才能逐渐成熟,因此,中国应该在一些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中设置一些特殊职位,挑选一些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在这里从事一段博士後研究,以拓宽知识面,进一步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使之成为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才。19845月,邓小平接见李政道时,对李的建议表示赞赏,并告之中国将采纳他的建议。

    李政道当时的建议是和现在美国科学院的报告的第一款是相符合的,中国官方的认识似乎也没有偏差,那么,是什么造成社会认识上的误区呢?

    我的疑惑在我回乡探亲後才逐步解开。见到当年中学教我的严老师,寒暄几句後他便问我在国外是不是拿到了博士後,待我解释在国外“博士後”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後,他仍半信半疑。在以後的几天和亲戚和朋友的闲聊中,我对中国的“拜博士後教”之迷逐步有了答案。

    原来,国内一般老百姓对“博士後”的认识和学界是不一样的。一般老百姓误以为“博士後”的“後”,是“皇后”的“后”,而不是“先後”的“後”,如“影后”“影帝”等。澳洲歌星凯丽.米洛,中国报界称之为“性感天后”。按一般人的理解,“博士後”应该是比“博士”更高一级的学位,好比说,“博士”是影星,“博士後”则更高一级,是 “影后”。

    事情还并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我发现其中还涉及到博士後们的物质利益。打开当天某一中央级的大报的招聘广告一栏,发现博士後的工资,科研经费,住房和福利待遇是和教授的待遇相同,而博士呢,则享受副教授的待遇。

    原来如此!我顿时大彻大悟,十几年来,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物质利益集团!这个物质利益集团是排他性的,凌驾于博士之上的既得利益集团。“博士後”们对博士後到底是什么东西心知肚明,只是心照不宣罢了。这好像当朋友邀请你去卡拉OK,本来你的头发也不错,但你还嫌它不浓密,不光亮,于是你带上了一套假发,不知情的靓丽小姐见到了你,就恭维你:“先生,你的头发好漂亮好漂亮哟!”,你的反映不外乎是:说这是假发,别把它当真;当场揭开假发,露出你的真面目来;嘿嘿一笑,默认了。中国的博士後们大都选择了嘿嘿一笑。

    在这种文化的氛围中,博士後流动站的建设是从中央到地方遍地开花,16年来建了1203个。不但大学科研机构建,厂矿,农场,银行,股票交易中心也建,内陆沿海大城市建,边疆省份也不不甘示弱,迎头赶上;各级领导亲自挂帅,今天为张家流动站开张剪彩,明天为李家流动站授牌,其热闹气氛不亚于当年王小二开哈蟆店 。据报载,福建晋江市(也就是80年代卖假药的那个晋江县〕率先在全国建起了第一个县级博士後流动站。天啊,下一步不就轮到乡里,村里建了吗?当然,乡村建博士後站没有什么不好,它至少表示中国科技文化发展程度高,“硕士多于狗,博士满街走”是文明的进步的标志。但是,我的同志哥啊,中国目前的现实是,农村儿童失学问题还没有全部解决好,不少地方对9年义务教育还在打折扣呢。

    博士後们既然默认了博士後是一级学位,那么这里还存在一个资历的深浅问题。那些做了一两年的博士後且被称作博士後,那些做了五年、十年的博士後们该又往那里摆呢?要不,如果不怕闹国际笑话,中国的博士後们干脆来点中国特色:3年博士後称“博士后”,6年博士後称“博士皇”,9年博士後称“博士帝”,12年的称“博士太后”……

    国内的博士也热衷于联系到国外大学或研究机构做博士後,这对于博士们开阔视野,提高技能,正确认识自己是有裨益的。但博士後们在这里头又可以暗度陈仓,耍狸猫换太子之计。由于国内各部门和社会把博士後看得很重,且没有“博士后”与“博士皇”之分,那么一位朝阳沟农学院植保专业的博士到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学院做几天博士後,回国不就可以称自己为“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后”了吗?这可是捡了个天大的便宜啊。

    嘿嘿……

你有什么评论或感想吗? 请发表==> editor@aucca.com


| 随笔漫谈首页 | 上一篇 | 下一篇 |


©Copyright: 中华文化协会 -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 editor@aucca.com